学术交流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城市医疗救助筹资需求测算及其支出影响因素研究-2010届博士毕业生论文摘要

作者: 时间:2010-11-01 点击量:

城市医疗救助筹资需求测算及其支出影响因素研究

博士研究生:易春黎 导师:姚岚 教授

中文摘要

医疗救助(Medical Finance Assistance,缩写MFA)是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政策与技术支持或社会通过各种慈善行为,对因患病而无经济能力治疗的人群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它被认为是遏制健康贫困,促进健康公平,改善贫困人群健康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既是现代政府的重要公共职能,也是国家对公民基本健康权益的直接彰显。

2005年我国政府启动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以来,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托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成熟、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还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阶段,面临着诸多的技术瓶颈和困境,群众强烈的健康需求与救助资金的稀缺以及有限资金的高额沉淀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当前救助管理和制度研究的不足。合理预测群众需求,统筹规划资金,准确预测救助资金支出,提高现有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强化医疗救助制度管理,充分发挥医疗救助公平保障作用,促进社会健康公平的重要技术问题,亟需加于研究和解决。

一、研究目的

在合理界定救助范围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城市医疗救助筹资需求测算模型,基于卫生服务实际利用数据制定相对准确、易于操作的医疗救助筹资需求测算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对样本地区筹资需求测算进行验证,为国家医疗救助筹资标准和策略选择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对城市医疗救助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明确救助对象医疗救助利用的障碍,为城市医疗救助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取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了文献归纳分析、逻辑演绎、成本效益分析、数据模型分析等方法,合理构建城市医疗救助筹资需求测算模型,并结合样本地区实际数据进行了模拟测算。同时,结合上海、武汉等6个城区贫困家庭入户现场调查,构建城市医疗救助服务利用的概率模型,对影响城市医疗救助利用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三、主要研究结果

(一)城市医疗救助的功能与定位分析

通过在我国医疗保障宏观系统环境中对城市医疗救助的功能和现状研究发现,随着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面开展,城市医疗救助与社会主体保险制度之间的关系由之前的平行运行转向为纵向衔接,在保障制度覆盖上的补充作用日益减弱,作为保障制度托底的作用更加突出和明显。在救助资源限制的情况下,政府医疗救助应定位在保障城市贫困人群(主要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低收入重病患者)的医疗保障上,包括对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下仍处困境的贫困对象和仍然游离于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贫困居民的提供医疗保障,同时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对特重大疾病、高额医疗费用患者的医疗救助,共同筑牢医疗保障体系的托底层。

(二)城市医疗救助救助范围的合理界定

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对低保居民和低收入居民的就医经济风险临界线的测算,发现当前情况下城市低保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普遍缺乏抵抗能力,而低收入居民在维持基本生活之余尚能够有效保障其对基本医疗门诊服务的利用,但对住院医疗服务仍然难于承担。在城市医疗救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城市医疗救助应对低保居民和低收入居民区别对待,分类施救,在对低保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行全面救助的同时,将低收入家庭的住院医疗服务纳入医疗救助的保障范围。

(三)不同医疗救助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和比较

根据医疗救助是否资助救助对象参保,当前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可以分为相对独立的单纯救助模式和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综合救助模式。通过对两种救助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发现,综合救助模式下资助救助对象参保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救助对象的实际保障水平。当前情况下,资助救助对象参保的人均参保补助标准、救助对象的年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际补偿比例的高低共同决定了综合救助模式的效益成本比率,也是综合救助模式与单纯救助模式成本效益比较和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分别以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保险的平均水平和2009年重庆市渝北区的统计资料为依据,进行的典型案例分析也显示当前情况下,资助救助对象参保的实际成本大于救助对象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获取的收益,存在救助资金向普通人群的逆向转移,综合救助模式尚未能有效提高医疗救助的保障水平。

(四)城市医疗救助筹资需求测算分析模型与思路

通过系统分析需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城市医疗救助筹资需求界定为:一定条件下,为了保障城市低保居民和低收入居民等救助对象对必需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取和利用,面对救助对象充分利用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家庭支持等各种渠道仍无法解决的疾病经济负担,政府需要并且能够筹集到资金额。同时,以卫生服务需求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医疗救助筹资需求测算模型,制定了五个关键步骤:(1)测量救助对象就医经济风险;(2)通过费用分层和分摊,剔除保险报销费用,计算个人就医经济风险损失额;(3)根据救助对象家庭的就医经济风险临界线,测算出城市医疗救助理想模式的筹资需求;(4)在理想模式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救助方案中设置的起付线、封顶线等,对救助对象实际个人负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进行合理分层,对救助补助范围内的费用层次进行累计,测算出现实条件下城市医疗救助实际筹资需求;(5)综合考虑医疗服务费用增长和救助制度的拓展,实现筹资需求的动态测算。

(五)城市医疗救助筹资需求测算方法与实证研究

根据城市医疗救助筹资测算模型,按照五个关键步骤,通过对各个步骤的通用公式的推导,建立基于就医经济风险测量技术的筹资需求测算方法,并以重庆市渝北区2009年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实际卫生服务利用数据为基础,对2010年渝北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调整后,城市医疗救助筹资需求进行了实证测算。在不考虑卫生服务费用增长和救助对象范围扩展的情况下,2010年渝北区城市医疗救助筹资需求为1133.81万元(包含政府资助救助对象参保经费440.10万元),救助对象人均筹资约220.82元;考虑费用增长则需筹集资金1153.15 万元,救助对象人均筹资224.58元,约为2009年医疗救助实际支出的1.14倍。

(六)城市医疗救助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在以经济援助为主要救助方式的情况下,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尤其是住院医疗救助的申请和利用是以相应医疗救助服务的利用为前提和基础。根据医疗救助利用的程序,将医疗救助分解为医疗服务利用和救助资格申请两个彼此相对独立又彼此衔接的过程。分别就影响受访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相关因素和限制受访居民救助资格申请的相关政策因素对医疗救助利用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访居民自诉健康状况、医疗保障形式、人均月收入、人均月医疗支出、医疗救助实施期限以及受访居民对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程度均是影响医疗救助利用的重要因素。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住院医疗救助利用的概率模型,进行贫困居民住院医疗救助利用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访对象自评健康状况、月人均医疗支出、救助政策的知晓程度、住院救助病种范围和住院救助的起付标准等因素对受访居民住院医疗救助的利用均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 医疗救助 筹资 需求

版权所有:雷火竞技(中国区)官方网站-最佳电子竞技平台
地址: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雷火竞技官网5楼
邮编:430030
电话/传真:027-83692727
学院邮箱:mms@hust.edu.cn